1  

   很難得的第一次參加新品的發表會吧!很特別的一次經驗,整體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發表會,不過也絕對有很大進步的空間。畢竟一件事的成功與否不是簡單的「Yes」或「No」,而是要看我們從那一個角度切入來評斷這一個發表會的表現。可以很肯定的是,好幾位工作人員是很熱心的在投入他們的熱情,包括了主講人EricNanoko的經驗分享和我們這一組(Group 4)小組長的親切接待。在發表會過後,其實也已經有好幾位mobile01上的網友熱情的加入分享,所以我不希望重覆的在文章內論及功能性部分的討論。相反地,我會站在一個長期使用iOS系統的使用者的立場下,是如何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分享Samsung S III的親身體驗後的策略性看法。為了要給對於Samsung S III的潛在客戶一個真實的使用建議,我也在上市後第一時間先去買了一隻Samsung III white 16GB,在最真實的生活情境下,希望可以給各位一個最生活上的體驗與分享。

 

快速回顧 那一個下午 高雄福華的遇見

2

3

4

5

策略的角度看Samsung S III在市場上的出現

溫暖的使用經驗 vs. 冰冷的數據對決

  2012年的今天,當你在比較HTC OneiPhone 4S或是Samsung S III那一隻功能性的評比分數高的時候,雖然有意義,但是這樣的意義已經大不如從前了。把時間推回到10年前,那個年代因為硬體的層次相對不如今天。所以那時候當廠商訴求如:CPU效能增加50%,反應在使用者的使用經驗上還真的是大概有50%,只是今天這樣的訴求已經不在是等比例的反應在「心理感受」上了。理由是當速度的進步已經達到知覺的相對上限的時候,心理感受不再能反應所謂的物理差距了。舉個簡單並且誇張一點的例子:假設過去的硬體開機是需要3分鐘,而當新一代的產品說可以快一倍,也就是只要1.5分鐘即完成開機。消費者還真能這樣感覺到這一倍的差距。但是,如果今天的開機只要1秒,硬體就說號稱可以快一倍,也就是0.5秒完成開機。我想消費者不會認為這樣的差別是有意義的。白話一點講就是這樣的廣告是不太有深度效果。

  或許,有一群特定的人喜歡這樣來看數據,也真會被這樣的廣告效果吸引而購買,但是在現在這種科技的時空背景下,這樣著重在產品功能性的行銷溝通策略應用是需要非常小心的。因為弄不好可能造成相當不小的反效果。試想當你說例如GPS定位速度可以快50%,結果是感覺不到,那末端使用者會在心理上有一個加倍的失望效果。整體來說,在廣告上以具體的生活應用流暢來呈現,強調和競爭者品牌的差異點,並長期建構出值得信任的產品品牌價值、以及獨特的產品屬性,才更具有說服力。

  數據的對決或許可以在部份的初次選擇脫穎而出;溫暖的使用經驗更能帶來長期的忠誠以及廣大的口碑效果。


單打的短期策略 vs. 群體的長期戰略

  整體來講,Samsung S III絕對是一隻中上的手機。只是它到底是不是清楚的呈現了它想給消費者的感動了呢?對我來說,我覺得它並沒有完整的展現它該有的市場震撼力。在一些新概念的展現上有的,不過卻沒辦法更精緻化以及深層化這些概念。例如:S-Beam。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功能,只是Samsung策略部門應該要定位的訴求應該不能只限於S III這一隻手機上。要放遠見到的是在Samsung smartphone,平板,甚或是筆電都該建立起一樣的機制(只要硬體的強度是足夠達成)。又例如:子母畫面。這是一個簡單的想法,每一家都想的到這樣做。只是一樣地,如果Samsung smartphone可以做到的是完全的在「無線的」情況下「流暢地」展現這些功能,我想這樣的殺傷力將遠大於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功能。

  其實,在數位產品(包括smartphone)的發展上已經漸漸擺脫了過去的單機硬體追求的主軸,也就是說,市場已經殘酷的告訴我們像是追求操作流暢這類的屬性僅僅能夠幫助品牌取得一席競爭機會。但是能夠真的在市場上持久的存在是依靠著1)軟體內容的豐富 2)商品新舊之相容整合與升級 3)跨產品之間的交錯支援。這些細項所要闡述的是長期策略,在每一個部分若可以做到,到可以讓使用者難以脫離該產品的掌握以及依賴,更徨論當這些都可以做到的時候,對消費者的侵入程度有多大。或許所謂的「決勝於千里之外」就是這點硬用的深層意義吧!如果商品建構只在於建立一場短期戰役的勝利,或許就太過於短視近利而缺乏遠見了。


泛打小兵 vs. 擒賊擒王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有過那個打5.25吋軟碟片的三國演義的回憶。還記得有一個功能是叫作「單挑」吧!白話一點就是叫對方的主將出來,只要把它打敗,整個軍隊的人就是你的啦!其實,不論是Samsung或是Apple或是其它家公司。可以考慮對於Smartphone的重度使用者好好的下一翻功夫。理由是,往往這些人會牽繫著身旁的很大的一群人,他/她的親朋好友在購買或是決定買那一樣數位產品的時候往往是依他/她的決定為決定。所以如果可以將這個「王」先好好的擒下,廠商拿下的將是一群人而非單單的一個小兵。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效果將會持續相當久而不限於只有一次的交易。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Smartphone我需要的是可以盡可能下列完整的功能。1)絕對一定要有好的視訊品質2)對於我需要的軟體一定要穩定 3)可以在手機上更改過dropbox or Surgarsync內的文件,並儲存同步 4)可比完整支援Synology NAS 5)支援多種email信箱並可在一個匯整的信箱看見所有信箱的文件 6)同步多手機,多平板,多電腦的能力是完整的 7) 內建悠遊卡軟體 8) 內建紅外線搖控功能 9) 媲美消費型相機的拍照品質 10)具部分客製化外型的空間。或許,目前沒有一隻手機可以完美的達到這樣的功能,但是,基本上誰可以最接近這樣理想值的實現。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它。


創新的關鍵需求與供給的配合

  「創新」,對很多不同領域的人,似乎大家都在談,科技更是。我不想在這討論生硬的創新定義,但是我想分享一下在smartphone領域的創新需要的是什麼,在過去,在科技產業的新產品開發,最常問到的問題是,「我們的客戶在那?」以及「我們的客戶到底需要些什麼?」沒錯,這種需求面引導的策略是可以在市場上生存,但是卻會一直生存的相當辛苦。創新需要一些「供給者的遠見」,並透過這些遠見來告知消費者他們到底需要些什麼。或是引導消費者走進另一個他們都沒想到但卻是更理想的未來。廠商所要做的是如何帶領消費者進到這一個新的境界,這時候是不是可以「很直覺」的接受這樣新的操作模式或是新的技術就是廠商是否能一舉決勝的關鍵。記得,消費者是善變的甚至不太清楚他們要什麼甚或是他們不知道是不是有比他們想要的更好的,這部分就有賴一個有遠見的廠商來提供了。


[實用篇] Samsung S III 進入我的生活

  先來看看幾張為了這一篇評測文所購入的S IIIStarbucks的照片休息一下吧!

2_1

2_3

2_4  

 

  簡單的說明一下我的使用狀況和方式。基本上我不用任何保護套,平常就直接放在褲子的口袋中,回到工作的地方或是家裡我會習慣讓螢幕向下。至於充電習慣是有可以充的時候就會插著,離開的時候再拔開帶走。我不喜歡需要一直拆開殼,所以我不需要第二顆電池,手邊有一個行動備用電源,如果是旅行長時間需要額外的電源,我會選擇外接它來延長使用時間。

  基本上來說,二天多的不離身使用之子下,S III是真的還不錯,電力的持久度在我的工作情境下是足夠的,機身在完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無情的被放在桌上或是扔進口袋中也並沒有出現任何明顯的刮痕。接下來,帶給大家的是我自己在對它的優點和缺點的體驗。一樣,我會依我在iphone4S上的一些基本期待來看它。但是基本上來說,這樣的優缺點是相對主觀一點,因為我會是以我自己需要的情況來評析喔!另外所有的設定值都是依原廠出廠設定值為準,我並沒有對機器有客製化的設定和更動。

優點

缺點

  • 大螢幕,看網頁真的比較容易一點。其實不只是看網頁,在整個操作上都相當的便利。
  • 拍照速度真的沒話說。
  • 多工和外接USB的能力確實是比iOS好。
  • 預設的中文輸入法比iOS的好的多。
  • 無線充電(雖然我沒試過)不過我很期待。
  • 光感應器過度敏感,手稍微擋到,螢幕就會變暗,這樣的變化在白天看螢幕的時候很困擾。特別是橫向操作時會影響到。
  • 回到每一頁的最上面不是太容易。
  • 單手要跨越整個螢幕動作相對不容易(不過這是大螢幕下必須要取捨的,且在過了兩天之後的使用,其實我不太有感覺到困擾,所以我想人也可以很快的習慣的)
  • 在台灣不能下載Android Market付費軟體相當另人困擾(我瞭解這是Policy的問題)
  • email帳號的設定不是太容易(或許是我不太瞭解),我這邊的問題是說希望可以用像iOS下一個介面解決全部email收信的問題。


[未來篇] 遲早會遇見的一天

  記得在1996年前後吧!那時候Nokia 6150可是紅遍大街小巷的手機,和Motorola的小海豚可是手機世界的兩大高手。那時候我想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科技始終出自於人性」。其實到今天基本上也是這樣地。當smartphone的硬體已經足以相當於一台小電腦之後以及無線網路(主要是4G網路或是更快的行動通訊)成熟之後。Smartphone漸漸的更具client端的色彩。也就是說,將來會是一隻手機在手,就解決了大部分的生活上的問題。所以未來會是這樣……

  1. 電子交易:這部分包括了現有的paypal、網路銀行、還一定需要的像是嵌入式的悠遊卡功能。以及選擇式的可以透過手機進行信用卡交易。但是安全性的部分,我會覺得可以設計出一個溝通機制可以簡單的嵌入在手錶或是戒指、手環之類的。當手機與這嵌入式辨認晶片有一定的距離(例如:大於75cm)。這些進階式的交易功能就自動取消。
  2. 數位搖控:手機其實也可以漸漸的可以透過感應機制來可以控制所有家裡的電器,開門鎖,啟動車輛等等。當然這樣的功能也依使用者需要與否來進行授權。
  3. 無線化、無限化:知道這一次Samsung S III在充電的功能部分,似乎是可以透過選配一些設備來進行無線的充電。其實這是持早要走的方向,不過,需要更多想一步的是,會建議Samsung可以在無線充電的平台上更有設計的加以發展,並在未來smartphone、平板或是電腦等各產品都可以支援一樣的平台。也就是說,該充電平台可以辨識的出在其上頭的產品為何以及需要給與多大功率的充電。

 

小結

「是一直值得品味的手機,Samsung想的太多,卻不夠深入動人,但絕對還大有可為」

  其實我想Samsung S III真的是一隻好手機,也相信會有不錯的銷售量。只是,站在一個相對比較嚴格的評比角度,以及站在一個將其預先定位在高端smartphone的立場來看,我還是覺得它進步的空間很大,且這樣的美中不足是相當可惜的。像是設計上的質感可以再加強(我知道這很主觀),以及操作的穩定度上面(新品發表會上Nanako的辛苦卻有點尷尬的表演或是print screen透過手刀的方式的成功率),甚或是我上面有提到過是不是可以向下或是橫向相容S III所帶來的新進功能。這些都更加的挑戰著S III是否能一舉拿下更大的市場。或許今天說這些都相對太遲,但是,當有一天誰可以「先」確實的攻佔下這些重要的屬性,我想或許其在smartphone的地位上短期將難以被撼動。


更多的照片分享

517C1355517C1353517C1368517C1306517C1351517C1324517C1364  

 

 

 

 

 



arrow
arrow

    小九的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